關于高考政策,一直在不斷地變動,為的就是希望學生的個人能力,更加適應社會發展的需求。學生和家長也都在不斷地關注政策的變動,避免學生走了冤枉路。
2021年,教育部印發了《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普通高等學校藝術類專業考試招生工作的指導意見》,在其中規范了藝術類專業的招生政策,包括藝術類考試和高水平藝術團考試,其中明確自2024年起,高校高水平藝術團不再從高校招生環節選拔,由相關高校從在校生中遴選培養。這意味著藝考生的升學之路,迎來重大變革。
早在2022年1月,985高校中南大學、211高校對外經濟貿易大學等發布通知,宣布自2022年開始停止高水平藝術團招生。隨著科學技術飛速發展,科技創新型人才需求量增大,在2015年開始,國家大力推行科技特長生加分政策,重點扶持科技特長生,為選拔和培養科技創新人才做好準備。
什么是“科技特長生”
科技特長生是經過教育廳、教育局發文,有正式定義的、享有特殊招生政策的學生群體。
簡單來說,就是得到特定的比賽或競賽的獎項的學生才能被認定為科技特長生,但不同地區的認定標準不同。
科技特長生的認證都需要在專業比賽中(國際、國內、省市區等)獲得前三名等優異成績才能被認定,所以含金量、認可度都是非常高的。
可以說,一旦被認定為科技特長生,孩子的未來就擁有了更多可能。
“科技特長生”考什么
信息學專業作為互聯網時代職業選擇的核心出口之一,一直備受學生及家長關注,那么科技特長生的招收范圍或類型是什么呢?
科技特長生主要七大招生類目
1、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論文、發明、技術創新、初中組VB程序設計)
2、機器人設計制作:(VEX、VEXIQ、Roborave、FLL)
3、三模一電:(航空航天模型、航海模型、車輛模型和無線電)
4、智能控制:(現場編程、智能接力作品競賽)
5、天文觀測:(天文攝影評比、天文觀測論文評比)
6、生物環保:(環保、信息學、化學與環境、地球與空間科學、生物工程)
7、金鵬科技論壇
同時教育部每年公布的面向6-18歲學生的競賽活動:白名單賽事!
除了傳統的數學、物理、化學、信息學等奧林匹克競賽外,新增了創客教育和環境保護類比賽等。
而白名單賽事的組織主體必須是由中央編辦、民政部登記注冊的正規機構,賽事必須堅持公益性原則和自愿性原則,不向參賽選手收取任何形式報名費。
作為教育部認證的賽事,具有成熟的評價體系,更好的規范了6-18歲學生賽事,同時也進一步提升了比賽含金量,比一般學生的素質評估結果更具說服力。
2021-2022學年的白名單含36項競賽活動,比賽分為“自然科學素養類”、“人文綜合素養類”、“藝術體育類”三個大類,涵蓋了6-18歲學生。
(以上僅展示自然科學類賽事)
2021-2022學年的比賽名單中,自然科學素養類20項、人文綜合素養類10項、藝術體育類6項。與2020的名單相比,賽事發生了不少改變,比較突出的是——科技類賽事引領主流。由此可見國家對科技教育的重視。
而自然科學素養類比賽中,人工智能、STEAM 領域賽項占比依舊明顯比其他學科高出一截。
“科技特長生”如何布局
還未入局信息素養培養的家庭,該如何布局?相信這是很多家長都關心的問題
1、獲取權威證書,積累科技特長生材料
國內部分權威專業的競賽與考試證書可作為孩子科技特長的參考依據。作為教育部認證的優秀競賽,白名單賽事具有成熟的全方位評估標準,比一般學校的素質教育評估結果更具說服力。
2、“以賽促學”、“以考促學”
通過比賽、考試可以讓孩子明確學習目標,讓孩子的學習更有動力;科學的評測能夠讓孩子清楚地知道自己的編程知識掌握程度、及時查漏補缺。有利于孩子個人全面的成長、比賽本身即是對孩子的一種鍛煉,也肯定了孩子付出的努力和汗水,在與教練、隊友、裁判、對手的交互接觸中,孩子能培養專業技能、交流能力、團隊意識、抗挫力和賽事精神等綜合素養。
3、掌握學情,規劃后續學習
家長可以通過比賽、考試的結果清晰了解孩子學習情況,讓孩子及時調整學習方法和節奏,以便開展后續的學習規劃。
隨著近幾年各高校、各地區招生政策的推出,肉眼可見科技特長生的招生數量正逐年增長,科技特長生的紅利期悄然到來。
在信息技術高速發展的時代,早已有部分家長提前布局,提升孩子的信息素養,培養孩子的創新能力。希望越來越多的孩子在編程學習中受益,擁有面對未來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