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OpenAI發布了最新NLP(自然語言處理)大作“GPT-4”,其相比于GPT-3.5性能表現顯著提升,在一些專業和學術領域上已經達到了人類水平,是OpenAI在人工智能領域的又一里程碑。
其中,GPT-4具有一定的多模態能力,能夠接收圖文結合的輸入,并輸出文本回復。GPT-4對圖片的處理分析能力達到了很高的水準,這相當于機器擁有了視覺并且能夠進行思考,在應用層面有非常廣的空間,比如在教育領域,GPT-4可以直接對以圖像輸入的題目進行求解;在機器人領域,GPT-4有望成為機器視覺的核心中樞能力。
面對如此強大的人工智能,很多家長比較擔憂孩子在興趣選擇上要有什么變化嗎?或者說,我們的科技素養教育需要什么樣的改變?其實,少兒編程或許能作為孩子把握未來的一項技能,成為孩子接觸人工智能最好的鑰匙。
近些年,我們能看到很多家長開始讓孩子學編程,畢竟移動互聯網已經讓孩子們在兩三歲的時候就已經在操作手機、iPad,少兒編程教育讓他們有機會了解背后的基本原理。
我們甚至可以這樣說,由于整個社會的教育觀念需要更新,且多數身為父母者不熟悉編程,對比于體育、藝術、文化等,編程教育可能開展得遠遠不夠。這是因為,通過“程序”、“代碼”、“算法”的視角看世界,將是我們必備的視角之一。
學習編程,一個可能的好處在于這個過程中形成的思維模式,它與其他體育、藝術等常見的少兒教育領域等有著很大的不同,且重要性還在提高。
有過編程經驗的人都知道,不管我們多么有信心認為自己已經掌握了所有的編程知識技能,當我們實際開始編寫一個程序時,一定會出錯。計算機會不斷地告訴我們:出錯了,出錯的狀況是什么,哪里可能出錯了。我們檢查、調整、重復、重新設計,直到最終,我們創造物——程序——能夠正常運行起來。
編程,是將自己的想法,變成一個邏輯條理清晰、更重要的是可以照此執行的代碼的過程。代碼是以技術形式呈現的人類思維。我們在調試程序,實際是在調試我們的想法。
軟件開發專家杰拉爾德·溫伯格曾說,“人們對自己正在談論的內容往往只有一種模糊的認識,通過把這種想法轉換成計算機程序,我學會了撥開迷霧的許多技能”。編程思維,也就是這個時代所需要的價值!
現在,我們周圍被各種各樣的計算機、程序、算法所包圍,程序帶來最多的新事物。我們不能因為程序本身的邏輯性,而低估它的創意性。因此,學習編程的過程,也可以說就是在學習創造新事物,也是在提升創意能力。
少兒編程對孩子的未來發展至關重要,如果不了解編程,或許會在未來的發展道路上格外艱難。未來已來,掌握編程能力,對孩子未來的核心力競爭也會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